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南朝谱学盛行,其突出特征是门阀观念和森严的等级界限,是南朝士族地主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柱之一。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矫正伪冒士族的庶族寒人之凭依。南朝士族如此敏感地强调自己的士族身份,反映了当时
A.丞相权力不断强化B.宗法制影响较大
C.门阀士族逐渐衰落D.察举制不断发展
2 . “谥号”是指古人去世后,后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下表是北魏皇帝谥号表。据此表可知北魏
谥号姓名在位时间
孝文帝拓跋宏471—499
孝明帝元诩516—528;
孝庄帝元子攸528—531
孝武帝元修532—534
A.社会稳定B.尊儒崇礼C.严谨治国D.政治清明
3 .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2021-06-01更新 | 405次组卷 | 3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7-201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B.畜牧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2021-04-15更新 | 500次组卷 | 9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二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针对于此,孝文帝
A.行租庸调制B.推行均田制C.致力迁都洛阳D.大力革新吏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材料中“露田”和“桑田”的来源是(     
A.政府掌握的土地B.地主原有的土地C.农民开垦的土地D.地主兼并的土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孝文帝时大多数人主张迁都比洛阳富裕的邺城(今河北临漳),而孝文帝却选择“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的洛阳。这一做法旨在
A.保障北魏政权粮食供应B.更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C.缓解鲜卑贵族内部矛盾D.完成南下伐齐统一的大业
9 . 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
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
2021-02-05更新 | 939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10 . 据史籍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人“毫不通融”地“执行汉化政策”:“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指派一个委员会将118个复音姓根据音节改作单音汉姓”。这个人最有可能出身于
A.汉族B.氐族C.鲜卑族D.蒙古族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