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移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二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移的相同影响是(     
A.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B.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
C.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D.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2-10-21更新 | 259次组卷 | 1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同学在整理笔记时,整理了以下词语:“三国鼎立”“南北朝”“江南地区开发”“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应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3 . 《隋书》记载:“丹阳(隋朝的南京)旧京(六朝都城)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厘列肆,埒(等)于二京(长安、洛阳)。”南京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基础是(     
A.江南经济的开发B.国家的统一安定
C.经济结构的调整D.丝绸之路的开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魏时期,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改革的措施得当有力
C.加速了封建化进程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5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据此可知,北魏实行的均田制(     
A.使全国土地得以均分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D.有维护小农经济之意
6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21次组卷 | 95卷引用: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观点认为,历史上以三长制“治民”的措施,实质上是重新调节君权与族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的长远之计。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厘清宗族脉络B.促进民族交融C.保障财税征收D.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孝文帝后期,汉人士族担任将相的人数从不到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经过宣武、孝明两帝后几乎达到胡汉各半的比例。这说明北魏
A.汉化程度不断加深B.政权被世家大族垄断
C.选官用官注重门第D.胡汉有别的观念淡化
9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北魏孝文帝迁都B.晋朝统一中国C.秦国的商鞅变法D.宋王安石变法
10 .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曾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以盛世圣君、奉天承运的帝王自居,将“混一六合”视为自己分内之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认为:“密迩江扬(长江流域),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凡大江南北水道均在叙述之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统一将是大势所趋B.儒学成为思想主流
C.政权分裂割据加剧D.南北矛盾趋于缓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