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下面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迁都洛阳B.颁布均田令,实施租庸调制
C.穿汉服、说汉话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商鞅实行县制,“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 。而北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破荫附,“编户齐民” 。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B.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推动城市经济发展D.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B.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C.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D.迁都洛阳
2020-08-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5 . 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实行的影响不包括
A.取代了宗主督护制B.调整了鲜卑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
C.巩固了中央集权D.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2020-07-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2020-04-30更新 | 1735次组卷 | 53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2019-12-27更新 | 316次组卷 | 49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社会生活状况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魏晋时期人们的饮食文化不断丰富,“胡饼”“馒头”等新事物逐渐进入汉人的生活圈。这一变化表明了(  )
A.小麦种植推广到了南方
B.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C.社会动荡导致生活状况发生了变化
D.民族间的融合丰富了饮食文化
9 . 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人口大量南迁
C.江南的开发
D.孝文帝改革
2019-10-10更新 | 690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2019-08-23更新 | 1063次组卷 | 42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