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2 .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佛寺及与之相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其中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股卓”。材料反映了
A.魏晋战乱对洛阳的影响较小B.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
C.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繁荣
3 . 东晋建立之初,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邀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藩镇割据B.士族专权C.诸侯膨胀D.重文轻武
4 . 下图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习俗的演变,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对孝文帝改革做出评价:“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有的有了。”这说明
A.汉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单向融合
B.汉胡文化交流有利于隋唐文化包容性的发展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导致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文化消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488年,北魏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这一规定体现了
A.延缓了社会矛盾的爆发B.消除了民族交融的障碍
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D.恢复了儒家的合法地位
2021-09-10更新 | 884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孝文帝此举
①彻底消除了民族矛盾   ②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③实现了北方与南方的统一   ④促进了北魏经济与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A.拓跋珪B.拓跋焘C.冯太皇太后D.拓跋宏
2021-02-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乐府双璧”之一。文中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
A.胡汉民族文化的交融B.北方女子都具有男子气概
C.少数民族开始汉化D.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