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9 道试题
1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与图中③直接相关的是(     
   
A.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君权得到加强B.明朝前期设立奴儿干都司进行管理
C.北魏孝文帝实行了移风易俗的改革D.唐太宗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
2023-11-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魏实施均田制时规定:受田农民于“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且不得以田产为投献之礼;耕牛可以受田,但上限为4头牛。这些规定旨在(     
A.抑制豪强势力的膨胀B.推动北方荒地的开发
C.加速北魏政权的汉化D.打击北民南迁的现象
3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措施的作用是(     
A.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D.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重定北魏王朝的五德(金、木、水、火、土)历运,是孝文帝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孝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北魏接续西晋,自为水德。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A.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间的矛盾B.意在塑造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使北魏开始产生华夏认同观念D.体现北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
2023-11-02更新 | 22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6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下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皇族拓跋改姓元。北魏孝文帝更改姓氏旨在(     
A.增强汉族对北魏政权的认同B.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大趋势
C.解决少数民族复姓烦琐之弊D.推动鲜卑民众加快汉化步伐
7 . 司马金龙(其父因南朝动乱后归附北魏)墓中出土的一组木制漆屏风,分辨残存图像发现其所绘人物衣着打扮,皆为中原人士形象,或其绘图底本来自南朝,而木框边缘所绘的环状缠枝忍冬纹,是典型的北魏纹饰。该漆木屏风(     
A.寄托司马家族对南朝的怀念B.折射出南朝文化占主导地位
C.体现南北朝文化的交流融合D.南北朝的社会差异渐趋消失
2023-10-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永嘉之乱后,北方大乱,南渡的东晋朝廷存续了汉魏以来的务种文物典章制度。而到北魏后期,出现了“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的局面。与这一局面形成相关的是(     
A.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内迁B.生产技术革命性的进步
C.世家大族推动文化传播D.北方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9 . 洛阳,别称洛邑,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王朝中,曾定都于洛阳的有(     
①东周       ②曹魏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南北朝时,出生江左的陈庆之目睹洛阳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后,回到梁朝对人说:“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英阜,目不能识,口不能传”。该评价可以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促进了北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B.推动了洛阳城由衰败走向复兴
C.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逐渐消亡D.缓解了南北朝意识形态的对峙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