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祖源认同B.推动民族交融C.社会阶层流动D.抑制鲜卑贵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8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
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占据主导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5 . 《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其中有“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的记述。据此可推断(     
A.《陈情表》是研究西晋历史的一手史料B.西晋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
C.西晋初可能延续了汉代的察举制D.科举制在西晋时已有雏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吴前期,都城建业的人口仅在十万上下,其余县城的人口一般仅为两三千左右;东晋南朝时期,城市人口大为增加,仅都城建康一地人口就接近一百万,而一般郡城县城内人口也有近万人。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外贸范围得到拓展
C.草原民族开始南迁D.南方实力远超北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先秦以来的观念认为,华夏居于中原,是天下的主导,夷狄处于边缘,为华夏的从属。十六国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通常以“中国”“华夏”自居,将东晋斥为“南裔(夷)”。与此同时,南方政权通过礼制改革,逐步树立“建康”为天下中心的观念,修订了“中国”的地理坐标,以南朝为“中国”。这些现象有利于(     
A.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B.推动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奠定统一的社会心理基础D.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古代中国用“五德”的相克轮回来解释王朝的更替,一般认为新朝是替代旧朝的“德性”而建立的。北魏之前,中原地区经历赵、燕、秦等政权,但孝文帝不考虑它们的“德性”,直接定北魏“承晋为水德”。这一举措意在(     
A.增强北魏的正统性B.促进民族交融C.继承晋朝政治制度D.强化以德治国
9 . 北魏时期,汉人士族围绕礼制争论不休,孝文帝不得不遣使江南,引入江南典籍解决问题。南齐也每年“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向北魏展现江南的人物风流。这说明当时(     
A.国家和平稳定B.文化认同强化C.南北贸易频繁D.民族矛盾消除
10 . 下图为西晋末年中原世族迁徙路线图。中原世族迁徙带来的影响是(     
A.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D.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
2024-01-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八调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