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据史料记载,贞观年间,“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怀着)粮,取给于路”。到开元时期,“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今山东地区)间斗才三钱”。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存在地区差异B.北方经济仍处优势地位
C.地方政府重视农业生产D.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
2023-06-21更新 | 468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景博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蹴鞠是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据史料记载,君王、贵族、高官、女性、孩童皆有参与,甚至有关于君王与臣子、专业与业余、男性与女性等各类型的人一起踢球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A.平等的男女观念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开放的社会风气D.君主专制程度弱化
3 . 据史料所载,唐代洛阳城的北市仅相当于一坊之地,南市仅相当于二坊之地,与全城一百一十三坊相比,显得非常有限,材料表明唐代
A.洛阳商品经济不够繁荣B.市的范围较小
C.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D.政治中心东移
4 . 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文化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张载、文天祥、顾炎武传递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责任感。闪烁着理想人格和灿烂光辉,强调了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核心思想及其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3)阅读材料四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传播佛教的两个事例。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