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太宗还举汉武帝的例子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敞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尽管这是唐太宗的自我欣赏,但它所反映的事实大体不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的目的以及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中“抚之”“讨之”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B.民族交融推动社会变迁
C.唐人善于学习西洋文化D.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3 . 在唐朝,“戏谑”的故事成为皇帝、贵族以及平民的日常谈资。有史料记载,在一次皇家宴饮中,猛将李君羡自称小名为五娘子,其体态和称呼的强烈反差引得在场官员大笑不止,唐太宗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据此可知当时
A.刚柔并济的风尚受到推崇B.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C.皇家宴饮是主要宫廷生活D.形成开放诙谐的社会风气
4 .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初,(唐太宗)尝谓公卿曰:‘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王。’”为此,唐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整顿吏治,惩处贪污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劝课农桑,宽刑省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图圈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行旅皆不赍粮,取给于路”。该记载
A.说明商业发展将会抑制农业B.表明百姓生活较为富足
C.反映出唐初经济恢复并发展D.描绘了贞观之治的原貌
7 . 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
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2017-05-09更新 | 831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2016-11-27更新 | 2518次组卷 | 44卷引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