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乞食,人多厌之”。陈汤“博达善属文”,但“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只好西入长安求官。由此推断,汉代选官取士遵循的原则是
A.经济实力B.乡举里选C.诚实信用D.家世门第
2 . 史载,“自东汉安帝之后,世务宦游,当涂者更相引荐”,“权富子弟多以人身得举,而贫困守志者以穷退见遗”。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僚政治的特征明显B.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
C.察举制弊端日益凸显D.郡国并行下局势不稳
2020-03-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阶段性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书·晁错传》记载:汉文帝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各地的孝廉、贤良方正回答。当时“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这说明汉人才选拔
A.施行实践检验的方式B.已经使用考试的办法
C.出现重才轻德的现象D.将用人权收归到中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规定:“不举孝,不举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这反映出当时
A.世家大族把持地方政治B.地方政府人才匮乏
C.孝子廉吏较少很难荐举D.察举制度推行不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我国古代某一制度使地方精英不断进入行政系统,担任郡县政府的椽吏。其中尤为隽异的少数人士,又由地方政府举荐,先在郎署学习,然后出任中央政府官吏,再外放为别处的地方首长执行中央政令,统治地方。该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D.推行刺史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据表可知,汉代察举制( )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