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为关于汉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史料记载。下列对如表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时间概况
西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举贤良能直言极谏,时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25-57年)时选拔与提拔的对象,统行“授试以职”,内容有策、经、笺奏等

A.汉武帝严格控制参加考试人数B.董仲舒推动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C.察举制通过考试严格选拔官员D.统治者注重保证察举的“质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辟召在两汉时期是极自由的任官途径,辟主有用人选择权,被辟者就职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任官与否相当自由。但辟召制的滥用也会造成消极影响,表现为
A.选官体系的失效B.执政能力的僵化
C.社会阶层的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
2021-10-29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A.公平性B.民主性C.家族性D.强制性
2021-08-06更新 | 66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1届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顺帝时期,左雄提议儒生出身的孝廉需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而后才能量才才录用。这些建议提出之后遭到不少大臣的极力反对,但由于顺帝的支持得到了充分落实,这一措施的推行利于
A.提高官员才学修养B.打破士族的特权垄断
C.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推动科举制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东汉班固在《汉书》卷6《武帝纪》中记载了某一制度:“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该制度
A.注重血缘关系对人才选拔的影响B.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C.重视对候选人品德和才学的考察D.直接导致了藩镇割据现象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东汉时期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却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
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
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殖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
2020-10-03更新 | 842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学者考订,汉武帝时举孝廉,各郡国不论大小,名额相同;东汉改以人口为标准,人数满20万的郡国,每年可举孝廉1人,20万以下两年举一人,10万以下三年举一人,对边郡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宽政策。这一变化(  )
A.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使得贵族政治衰落
C.实现了选拔人才的公正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020-01-01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D.推行刺史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