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史学史意义上的魏晋南北朝被史学大家周一良先生称为“中国史学的黄金朝代”,前四史中的《后汉书》《三国志》加上“二史八书”,史料多样。下列属于该时期的有(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形成
②“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23-11-2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从侧面反映西汉实行(     
A.分封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
2023-10-1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打破了士族门阀对官吏选任的垄断,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通过推行科举制度,唐代选拔官员的范围从魏晋时期少数豪门望族,扩展到地主阶级各个阶层。参加科举者的门第、品行限制并不严格,他们所代表的阶层也比较广泛,这对加强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唐代举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要进行“行卷”。所谓“行卷”,就是应试者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在考试前写成卷轴送呈至当时有较高声望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投“行卷”是为了“公荐”。“公荐”就是声望地位较高的公卿大臣向考官推荐考生

——摘编自庞峰伟《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实行中政府与名门望族的关系”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隋唐以后科举由朝廷直接掌握,授予举子功名官职。由于在功名仕宦方面荟萃于京师庙堂而与家族门第相对分离,官僚政治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读书人及其家族能否保持显贵人家的身份地位,一概以科举为转移。这说明隋唐以后(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明显加强B.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C.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D.科举制成为唯一入仕途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6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
2021-04-22更新 | 479次组卷 | 4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算缗令C.察举制D.告缗令
10 .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②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018-02-26更新 | 419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