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资治通鉴》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两税法(     
A.强化了人身控制B.为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C.加剧了土地兼并D.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
2024-01-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史料记载,青苗税是唐代巴蜀地区的一项重要税收项目,文宗太和四年(830年)五月,地方宣抚使崔戎上奏曰: “旧有青苗,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七、八百文,征敛不时。”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巴蜀地区(     
A.两税法有效活跃了农村经济B.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较高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有所发展D.赋役制度完成货币化转变
2024-03-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历史试题
3 . 据史料记载,北魏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而同一时期的南朝,政府已转向以铜钱为主要的征税形式。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
C.北方社会分裂局势动荡D.南北方商品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4 . 《唐会要》卷八三《租税》中记载,“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由此可知,两税法(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了均田制的实行
C.改革了户籍管理制度D.变更了征收赋税标准
2023-09-09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经济与唐代赋税】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6 .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户口)浸坏,多非其实。……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材料表明(     
A.赋税调整为了减轻农民负担B.土地情况的变化影响国家税收
C.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权削弱
2024-0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唐书》记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法弊坏。”780年唐朝政府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客观上(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D.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2023-03-09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B.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加强
C.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D.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新唐书》记载:“(唐初)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 … 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之以夏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大量减少B.贫富差距拉大C.土地兼并严重D.商品经济活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盖(均田制下的)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分析可知,唐代实施两税法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B.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C.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D.征税标准发生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