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惰。

——据《礼记》

材料二   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制度。汉武帝时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候、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曰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并取消资产限制,这使得察举制逐渐完善起来。

——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这个制度初行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但担任中正官者往往就是大族官僚,而中正所要品评的是“衣冠士族”,也是为大族士人服务的。所以这个制度的出台,注定要成为官僚大族维持特权的工具。

——据张凯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四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九品官人法不再适应形势,于是废除了按照门第高低选用官吏的九品官人法,代之以科举制。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周至隋唐选官标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期察举制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实行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唐初,尚书省地位高于中书与门下两省。太宗时,削弱了尚书仆射权力,并委派亲信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并于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后又将政事堂迁往中书省。这些调整意在(     
A.减少决策失误B.确保行政规范C.追求社会公平D.加强君主权威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列对如图反映的赋税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按财产多寡征税B.简化了税收名目C.以均田制为基础D.减轻了人身控制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以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简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否能有效地实施统治,和当时选官制度存在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唐之制度科举》

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这些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分析科举制有何积极意义。归纳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四、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24-03-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诗人杜牧鼓励侄子认真学习,赋诗“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据此可知唐朝实行(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荐举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科举制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从而在社会阶层间出现等级中的升降、贵贱间的对流,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材料主要阐述了科举制(     
A.动摇了统治根基B.增强了社会的阶层流动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9 . 唐代诗人孟郊和白居易曾经即兴作诗如下图。这反映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27岁)

A.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参与政权B.九品中正制维护了士族的特权
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科举制剥夺和限制了贵族特权
2024-02-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九一六学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10 . 唐朝某部门的职责是“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该部门是(     
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枢密院
2024-02-0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