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惰。

——据《礼记》

材料二   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制度。汉武帝时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候、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曰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并取消资产限制,这使得察举制逐渐完善起来。

——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这个制度初行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但担任中正官者往往就是大族官僚,而中正所要品评的是“衣冠士族”,也是为大族士人服务的。所以这个制度的出台,注定要成为官僚大族维持特权的工具。

——据张凯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四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九品官人法不再适应形势,于是废除了按照门第高低选用官吏的九品官人法,代之以科举制。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周至隋唐选官标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期察举制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实行的意义。
2024-05-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唐初,尚书省地位高于中书与门下两省。太宗时,削弱了尚书仆射权力,并委派亲信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并于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后又将政事堂迁往中书省。这些调整意在(     
A.减少决策失误B.确保行政规范C.追求社会公平D.加强君主权威
2024-05-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列对如图反映的赋税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按财产多寡征税B.简化了税收名目C.以均田制为基础D.减轻了人身控制
2024-05-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唐代乡贡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牒,即科举应试者的家状,包括籍贯、父祖三代名讳、年龄、相貌、所习本经等。只要考生德行无缺,名实相符,一般政府皆准许其报考。这(     
A.明确了科举录取标准B.加快了社会阶层流动
C.平衡了南北地区差异D.扩大了州县的自主权
2024-02-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206次组卷 | 461卷引用: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试卷
6 .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后下发到门下省时,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A.三省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决策
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2023-11-07更新 | 155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04更新 | 100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时期是门阀势力高度发展和极度膨胀的时期,也是曾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日益被高门世族控制和垄断的时期。当九品中正制最终蜕变为世家大族的政治工具之后,它不可避免地抛弃了先前注重德行、才能的好传统,沾染上选举注重家世、阀阅的门阀色彩。随着中正权力日益膨胀,中央集权统治势必遭到严重削弱。

——摘编自张旭华《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誉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评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九品中正制。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该税法(     
(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
(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9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
(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A.增加税收名目B.减轻人身控制C.压缩收税对象D.杜绝土地兼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初某税制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由此可知,该税制(     
A.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B.确保了农民有土地可耕种
C.抑制了唐代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D.增加了政府的赋税和兵源
2023-02-08更新 | 164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