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废除人头税D.实行两税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公元196-289年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统计情况。表中曹魏时期寒素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期别朝代公元士族小姓寒素合计
No.%No.%No.%
1196~21938291914.57456.5131
2曹魏220~2396038.73824.55736.8155
3曹魏240~2647447.15937.62415.3157
4西晋265~2898446.26736.83117182
A.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B.社会动乱导致人口锐减
C.九品中正制弊端的显现D.地方操控了人才的选拔
2022-06-07更新 | 1038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届高三5月监测(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对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出身的统计:

时期

宗室

士族

庶族

待考证

唐玄宗

3

24

4

唐宪宗

1

19

2

3

由表可知
A.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B.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桎梏
C.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D.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世家极大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清代江南地区402位进士来源情况统计,其中有14人信息不详。由此可见,清代江南地区
地域人数比例(%)
城市32483.5
市镇5012.9
农村143.6

A.教育资源分布不均B.人才选拔范围缩小
C.科举制度功能弱化D.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

2018-10-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
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
C.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