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河南府人元稹(779—831年)早年考中明经,先后担任过校书郎、左拾遗、监察御史等官职,也曾经担任过短时间的宰相,有《元氏长庆集》60卷传世。据此可知,元稹(       
A.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B.担任过内阁大学士
C.开启了乐府诗的创作D.任职过行省的官员
2024-02-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在唐朝前期,租庸调的征收既不依赖评定户等,也不依靠清丈土地,只需控制好中男和丁男,将大部分变化因素排除在考虑之外。由此可见,租庸调制具有(     
A.便于操作性B.与时俱进性C.通权达变性D.因地制宜性
2023-11-23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朝代名称主要内容
汉朝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须向国家缴纳田租、人头税,服徭役、兵役
唐前中期租庸调制受田农民按户每年须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为“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为“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为“庸”
唐中后期两税法无论主户和客户,都编入当地户籍,依照财产的多少定户等;每户按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材料二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免)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文书)榜(张贴)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摘自白居易《杜陵叟》

材料三   初定两税,货重钱轻……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矣。度支以税物颁诸司,皆增本价为虚估给之,而缪(错)以滥恶督州县剥价,谓之折纳。复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和市”,以巧避微文(法律条文),比大历之数再倍……赋役日重。

——摘自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时期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三的史料价值并谈谈你对唐朝两税法的认识。
2023-11-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代两税法实行“量出为入”原则,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再把总税额分摊给各个地方。它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税收标准,而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征收。这表明两税法旨在(     
A.确保财政收入B.减轻地主负担C.消除地方割据D.强化人身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开皇二年,隋文帝在颁布田令的同时颁布了新的租调令:“丁男一床(夫妇二人),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絁(粗绸)麻土以布,绢絁以匹,加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隶各半之。”又规定丁男、中男“并课树以桑榆及枣”,但“未受地者皆不课”。这表明隋朝的租调令(     
A.契合了社会生产实际B.立足于商品经济发展
C.加强了对基层的治理D.以资产作为课税标准
2023-04-01更新 | 23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     
白居易“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A.简化税目,统一税制B.将役折钱,赋役合并
C.制度缺陷,现实困境D.取消户税,夏秋两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展示了唐宋时期“士”的转型,这些变化(     
唐代北宋南宋
精英的身份属性门阀学者——官员文人
社会成分世家大族文官家族地方精英
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
C.推动科举制更加严密D.表明社会风气更开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刘邦建汉不久即下令:“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即免两年徭役)。”光武帝亦规定:“民有产子者,复以三年之算(即免三年算赋)。”上述规定的共同目的是
A.减轻民众负担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缓和人地矛盾D.保障农民生产时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