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诏:“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用急不待秋,方青苗即征之,号青苗钱”,“五年始定法,夏上田亩税六升,下田税四升,秋上田税五升,下田税三升,此夏秋分征也”对上述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A.制度变革具有渐变特征B.唐代宗已全面实施两税法
C.与王安石青苗法内容一致D.实现减轻民负的根本目的
2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白居易《重赋》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2023-11-12更新 | 835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冲刺(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朝后期中央财税问题

材料一 是岁(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其凤翔、廊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阳、沧景、淮西、淄青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户口外,每岁赋税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三》

材料二

唐朝地方建制与财政划分(810年)

—据[英]崔瑞德《剑侨中国隋唐史》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唐朝的中央财税征收状况进行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B.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加强D.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
2021-02-02更新 | 230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A.保证农民较充裕的生产时间B.税收形式是货币地租
C.收税时间是每年的夏秋两季D.有效消除了土地兼并
2022-01-19更新 | 244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