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投牒自举”(《旧唐书·杨馆传》)。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取士不问家世”(《通志·氏族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汪洙《神童诗》,一说元朝高明《琵琶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兴科举的历史背景,概括隋代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宋代汪洙《神童诗)中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与此诗所述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科举制B.二府三司制C.察举制D.三省六部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盛唐气象的概念来源于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考证十九》:迎旦东风骑蹇驴,决非盛唐人气象,只似白乐天言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苏轼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在《东坡题跋》中写道:故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吴振华《论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序的文体特征》


从材料中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 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该诗体现了王、谢家族的衰落,其根源是
A.集权制度强化B.科举制度创立
C.封建经济发展D.中央官制演进
2020-06-20更新 | 554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2019-11-22更新 | 525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

——《国史大纲》

材料二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材料三科目者,……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议。

——《明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指出汉、唐、明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明选官制度演变的原因。

2017-11-0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金沙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南宋的洪迈在《容斋四笔》中记述了宋代所流行的《得意诗》中的“金榜题名时”与《失意诗》中的“下第举子心”。这反映了
A.科举对士人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的引领
B.宋朝对科举及第者以很高的地位和待遇
C.宋代社会中形成了崇尚读书的良好风气
D.宋代科举制度向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开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