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王朝吸取隋亡教训,经前期几位皇帝励精图治,王朝统治逐渐走向全盛。杜甫的《忆昔》诗生动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李唐王朝对少数民族秉持开明政策,吸引边地各族慕风向化,纷纷归附。唐都长安城内寓居的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人数众多,在波斯人开的酒肆中,常见胡姬当垆沽酒、招徕顾客的情景,极为繁华热闹。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唐初统治者在隋制基础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为唐前期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制度保证。隋朝确立的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起到了抑制门阀、选拔寒庶的作用,成为唐朝兴盛的人事保证。唐初继续施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扶植自耕农,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促进了唐前期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吏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鼎盛局面的主要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出现鼎盛局面的原因及启示。
2024-02-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晚唐诗人李频在《长安感怀》中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将诗人的压力表露无遗;王建《送薛蔓应举》中写到“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则生动地反映了士人登科的社会现实。据此可知,科举制(       
A.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壁垒B.践行了四民平等思想
C.注重士子文化才能的培养D.缓和了统治阶级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诗人孟郊曾欣喜写到一首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促成这种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三公九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3-11-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写道:“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该诗反映出,唐代(     
A.首开文治的模式治理国家B.科举制对世风具有导向性
C.官员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D.读书与做官开始有了联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
C.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D.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
6 .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李绅所作《悯农》诗2首,应是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悯农》诗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将实物税改成了货币税,实行□后农民的困境。□所代表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均田制
7 . 唐白居易(772~846年)在《赠友五首》诗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该诗反映了(       
A.均田制调动农民积极性B.贞观之治促进农业的发展
C.恢复租庸调制成为趋势D.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
2023-05-17更新 | 28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唐朝“以诗取士”仅靠考场短暂比试存在一定不足,唐玄宗天宝年间礼部侍郎韦陟针对性地采取纳卷和行卷措施,纳卷即考生自己把优秀作品交纳给主试官先行过目;行卷即考生把作品托社会名流向考官推荐,从而增加及第的希望。据此可知唐朝
A.科举制形式主义流弊严重B.文学水平决定了选官质量
C.选官制度存在诸多腐败性D.科举制在发展中适时革新
2022-05-27更新 | 95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昆山市学则优教育培训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
A.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B.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
C.理学推动科举制的成熟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投牒自举”(《旧唐书·杨馆传》)。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取士不问家世”(《通志·氏族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汪洙《神童诗》,一说元朝高明《琵琶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兴科举的历史背景,概括隋代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