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     
A.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B.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
C.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D.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2022-07-01更新 | 3525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传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汉代,每逢国家遥有祥瑞或灾异,便特别下诏,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天子亲白策试,分别高下,授以官职;或有其他任使的,皆特别标明共日的,如需用外交人才,则诏举“能使异域绝国者”,需用军事人才,则诏举“通孙吴兵法晓军机者”。汉代这一做法
A.推动选贤任能制度的产生B.有利于提升官僚队伍素质
C.符合君权神授的儒家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2-05-10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汉朝规定各郡国每年须按规定入数向朝廷举荐人才。其中被推选为孝廉的人,不仅“德行高妙”而且“学通行修”。这客观上
A.提升了官吏的整体素质B.打破了门阀对政权的垄断
C.解决了阶层固化的问题D.动摇了郡县制的政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
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统治集团阶级基础
C.有助于选拔多样治国人才D.实现了中央对选官的控制
2022-06-12更新 | 949次组卷 | 30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其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孝廉,父别居”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汉朝时期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阶层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朝(     
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军功授官成为主流
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2022-10-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兴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化简表

时期选官制办法选官权
夏、商,西周世袭制,世卿世禄制亲贵合一世代相传奴隶主.贵族
春秋.战国,秦封爵制.军功制养士、军功客卿国君、贵族
汉代察举制察坊人才举荐任官地方官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第士人,按品授官中正官
隋代到清光绪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定取舍朝廷
从上述材料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东汉中期以后,察举“以族为德”,“贡举则以阀阅”为标准,同年被举荐者互称“同岁”,如广汉太守五世公举“同岁”司徒长史段辽叔“才操卤钝”的长子为“孝廉”。这种选才方式
A.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C.纯洁了吏治和社会风气D.保证了社会政治安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