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
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统治集团阶级基础
C.有助于选拔多样治国人才D.实现了中央对选官的控制
2022-06-12更新 | 949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代的选官制度下,往往因为某类需求而进行特殊选举,如朝廷需派人出使西域,或军队需要军事人才,或黄河决口,需要晓习治水的人,既可以由地方推荐也可以毛遂自荐,这一政治实践
A.体现了因能授任的特点B.增强地方治理的自主性
C.提高了中枢机构的效率D.使社会阶层流动性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在察举之后,规定对于人才的选拔,要先经过考试,而后量才录用。一般是将考试的内容,书之于简策,令被举之士“成以书对”,皇帝亲览其策,策试高第而举任要职。这一举措
A.取消了地方官对选官的参与权B.使得察举的对象发生转向
C.造成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D.为科举制提供了历史借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并对孝廉进行分科考试。具体办法是由公府主考,儒生出身的考经学,文吏出身的考文书。公府考毕,再由尚书省复试。这一建议被采纳执行。察举制改革
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办事效率
B.改善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和程序
C.杜绝了选人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D.打破了士族把持举荐权的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汉代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发展,他们没有像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那样推行封建制,而是“由潜在的分裂势力转化为大一统体制的维护者”。下列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A.察举制度拓宽了仕途通道B.重农抑商维护了小农经济
C.中外朝制调整了中枢权力D.边疆治理确保了国家安定
2021-05-13更新 | 505次组卷 | 9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2019-09-29更新 | 849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19-01-30更新 | 4661次组卷 | 127卷引用:甘肃省徽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