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代的许清、许劭为当时著名贤士,他们开办讲坛,每月初一命题清议,评论乡党,褒贬时政。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人,无不声名大噪,这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此举反映了(     
A.读书人极重视声名B.察举制社会影响大
C.世家大族势力扩大D.社会重学风气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很少。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战国B.东汉C.唐朝D.北宋
2021-05-19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4)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武帝发布《求茂才异等诏》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反映了汉武帝(  )
A.希望改变王国势力过大的局面B.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
C.推动察举制成为主要取士之道D.对国力衰微官员庸碌倍感不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
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
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020-01-21更新 | 558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7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2019-12-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作业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2017-02-17更新 | 21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铜仁市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形成上述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6-11-27更新 | 421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届江苏南京市高三上期期初摸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辛许。”始皇下议其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二: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王绾主张实行什么制度?李斯又主张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评价此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