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官员选官制度
时间制度依据作用
西周至
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
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统一后___________
汉武帝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隋唐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①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②扩大了用人范围,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稳定;④将选官用人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两宋时期___________
元时期___________
明清时期___________

2022-09-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导学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
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2022-06-03更新 | 2592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压轴(一)历史试题
3 .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下列有关选官标准排序与之相符合的选项是
A.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D.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4 .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选官制度。这说明
朝代制度选拔标准或方式
汉代察举制德行学问,荐举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声望,品评
隋唐科举制考试成绩
A.政府对读书人控制减弱B.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
C.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D.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汉代的选官制度下,往往因为某类需求而进行特殊选举,如朝廷需派人出使西域,或军队需要军事人才,或黄河决口,需要晓习治水的人,既可以由地方推荐也可以毛遂自荐,这一政治实践
A.体现了因能授任的特点B.增强地方治理的自主性
C.提高了中枢机构的效率D.使社会阶层流动性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47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88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乞食,人多厌之”。陈汤“博达善属文”,但“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只好西入长安求官。由此推断,汉代选官取士遵循的原则是
A.经济实力B.乡举里选C.诚实信用D.家世门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说明汉代选官制度
时间概况
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举贤良能直言极谏,对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东汉光武帝(25—57年在位)对选拔与提拔的对象,施行“授试以职”,即进行文字方面的测试,内容有策、经、笺奏(章奏文体)等。

A.确立完善的分科考试方法B.扩大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
C.突出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D.重视官员文化素养的考查
2021-04-11更新 | 518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