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四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和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分别是什么?选拔制度各自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后汉书·郑弘列传》

材料二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其州大中正、主薄,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

——《新唐书·柳冲传》

材料三   隋朝已开始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接着予以斟酌地采行,只是三年一度的会试至宋始成为定规,这种公开的考试足以打破过去的世族垄断。

——《中国大历史》

(1)指出材料一、二中相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起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阎步克自选集》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页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包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出现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察举,通俗的解释就是察廉举孝,大致说来就是“四科举士”——孝廉、贤良方正、太学博士弟子和特科特举。其中以孝廉最有影响。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等

材料三   220年,曹丕继位后,为了吸收人才,争取世家大族支持,采纳颍川士族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摘编自读史笔记

材料四   北大历史教授张希清对科举制的定义:“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渊源流长,起始于隋,发展于唐,变化于宋,定型于明。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相比察举制的进步性。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据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主要标准。
(2)由魏至西晋,“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材料二   《汉书》卷七十“(汉武帝时)中朝左辛庆忌、右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了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二中前后两史实反应的主要历史现象的异同。

材料三   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寒门子弟入仕群体比例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的原因,并分析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2018-12-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7 .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2018-08-08更新 | 2384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8 . “魏末北齐的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这说明南北朝时期
A.察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形式B.世家大族已经失去选官的垄断权
C.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D.选官变化顺应世家大族衰落趋势
9 .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荀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大唐贡士,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焉。

——摘引自《通典》卷十五《选举三》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初科举制发展的基本特点。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意义。
2023-11-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