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起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阎步克自选集》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页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包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出现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2 . 选官春秋

官员,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家政权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中国古代,为封建王朝选拔合格的官员一直是中央政府统治的重要一环,选拔官员的方式与标准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在不断进步与变化。



(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箭头下方数字所代表的时代与下列选官制度相对应。(填写字母)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官制 E.军功爵制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材料一(刘毅弹劾九品中正制上建)会文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葬在手,接人主之成福,夺天朝之权威……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晋书·刘毅传》


(2)依据材料一,刘毅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的理由有哪些?哪一项理由最有可能打动皇帝?

材料二《升官图》


   
(3)通过《升官图》,可以研究中国古代的哪一官制?从《升官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升官图》属于哪一类史料?在使用这一类史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4)有一种说法称这一游戏最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如认同,请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证明:如不认同,请说明理由,并依据历史知识推测其最早可能出现的时代。
(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具有哪些特征?(  )(多选)
A.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逐渐发展为品行、道德。
B.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C.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D.选官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3-01-26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2018-08-08更新 | 2384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办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4-01-06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 期末考试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西周时期世袭的卿大夫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有一定的采邑收入。战国时期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武帝继位后,下诏让天下的诸侯让一些高官推举贤良方正……在这一次举贤良方正中间汉武帝发现了董仲舒。

——摘编自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战国、西汉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及其选官标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此制”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6 .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接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然而,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评品的标准,由中正掌提,人才选拔的范围,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围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巴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出现中正官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情形。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闲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钱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的局限性。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纸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官依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晋南北朝时期,间或举行的考试科目为秀才和孝廉两科。秀才主要考对策,有时兼及经文;孝廉则主要考查儒经。南朝梁武帝在各州郡县又设“州望”“郡宗”“乡豪”专司搜荐人才。这反映出当时(     
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B.人才选拔出现集权趋势
C.门阀士族影响力削弱D.考试选官开始受到重视
9 . 中国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方式,经历了长期演进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察举制是一种推荐制度,主要由地方州那长官,按科目要求(如秀才、尤异、孝廉等科)定期地、不定期,或即时地向朝廷贡推荐符合相应标准的士人。这些被推荐的士人,大多无需考试,就可以担任相应官职;只有不定期进行的一些人才项目,如贤良方正等,被推举到中央后,须经“对策”方能授官。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按“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然而,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评品的标准,由“中正”掌握,人才选拔的范围,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围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已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出现“中正”官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事情形。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综合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等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的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即,一律按才学标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朝普遍实行科举制,凡举士,皆重考试。由此,九品中正制度被完全废止。通过科举考试,一些家庭出身低微的士人也可以中举,可与世家大族、官宦人家通婚,重视门第出身的风气越来越衰落。这是中古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唐末以来,“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造成以黄巢为代表的落第进士起兵反叛的历史教训。有鉴于此,宋太祖对前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取士不讲门第,凡是粗具文墨的士人,不问贫富和出身,皆可应举;其次,废除“公荐”,以剥夺大地主、大官僚攫取科名的特权。还严密科举条制,考官实行锁宿和回避制,试卷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士人在科举中的黜落与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综合自樊树志《国史概要》、邓之诚等著《中华二千年史》、何忠礼《略论北宋前期的制度创新》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行察举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一制度兴起之初,为西汉选拔了大量人才。请举出2个例子加以说明。
(2)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创设的本意是什么?随着这一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弊端?
(3)根据材料二,为解决士人的“选举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改革?唐宋科举制改革,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2023-01-0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鳊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主要的选官制度,并写出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次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