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之比较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形成文官系统的西方国家(文官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3年英国的《麦克莱报告》指出: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这一报告影响至深,英国行政部门流行的“通才教育”传统即追溯于此。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材料三   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取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2019-09-29更新 | 849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北朝时,凡是出任吏部官职者,都必须精通谱学,否则便难以称职。官府编撰《百家谱》多卷,使官员的任命“彝伦有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
B.政府加强对士人人身控制
C.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D.顺应民族融合现象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吏重在军功,轴之以“任子”“货选”等。“任子“是沿袭周朝以来的“世卿世禄制”。“货选”是指入选者要拥有一定资财为入选资格。“军功”则要在战场上立军功。汉初的选官制度
A.阻断了阶层流动
B.容易导致人才匮乏
C.因循秦朝的旧制
D.标志官僚政治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