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据报道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工作暂告一段落,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开始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2024-03-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4-02-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客主,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据此判断,这一税制推行于(       
A.汉朝B.唐朝C.北宋D.明朝
2024-02-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西周时期世袭的卿大夫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有一定的采邑收入。战国时期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武帝继位后,下诏让天下的诸侯让一些高官推举贤良方正……在这一次举贤良方正中间汉武帝发现了董仲舒。

——摘编自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战国、西汉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及其选官标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此制”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隋唐时期,针对这一局面实行了(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租调制
2024-01-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我国古代选官发生了从早期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成员担任,到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再到后世“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的变化。由此可知(     
A.古代吏治越来越清明与高效B.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彻底扭转
C.古代选官愈加注重公平公正D.科举成为后世唯一的选官制度
2024-01-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吏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A.内外朝制度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两税法
2024-01-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税法之所以从唐朝开始延续使用八百年之久,是因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下史实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取消了一切杂税和杂役B.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C.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D.保证农民有充足劳动时间
9 . 唐初沿袭隋三省六部制,中书舍人草拟诏令,皇帝画敕以示同意,门下长官负责审查。门下时常封驳中书诏令要求重拟,耗时颇多。玄宗年间,置政事堂,以此作为中书门下合议之处。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立(     
A.有利于分化事权加强皇权B.改变了中枢机构决策方式
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D.保证了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10 . 中国古代某制度规定,“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凡庸、调之物,仲秋而敛之,季秋发于州”。这一规定(     
A.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加重了当时土地兼并问题D.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2024-01-07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