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王羲之出自东晋王氏望族, 《晋书》载:(王羲之)次子凝之,亦工草隶,历仕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王氏世事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孙恩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 出语诸将佐曰: “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既不设备,遂为孙恩所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道教开始兴起B.民族矛盾尖锐
C.选官已藏隐忧D.书体盛行草隶
2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试策,即以策取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通过一些有关国家政策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对朝政问题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隋朝科举制(     
A.摒弃了传统的选官模式B.注重实用性人才的选拔
C.选官不再看重家世门第D.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这种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一个时期调整得快一点,整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就会快一点。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3-12-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选官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下列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选择标准搭配正确的是(     
A.世卿世禄制——血缘B.察举制——门第出身
C.九品中正制——德才D.科举制——军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科举考前,士子往往向显贵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官员也可以向主考官推荐人才,称为“公荐”。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     
A.对寒门子弟有失公允B.有利于促进社会合理流动
C.实则九品中正制遗风D.注重士子附加才能的价值
2023-11-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诗句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少小须勤学 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 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A.分封制B.军功爵制C.井田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天空,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光芒四射”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①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②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科举制扩大了国家选拔人才的范围④曲辕犁促进了古代农业工具的改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从宋朝开始,科举取士不问家世,科举考试成为淡化仕途与个人家族关系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宋朝科举旨在(     
A.扩大统治基础B.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C.排除世家子弟D.维护农民阶级利益
2023-11-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材料中的制度盛行于(       
A.三国两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017.224.546.1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B.察举制的产生于发展
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D.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2023-10-25更新 | 700次组卷 | 7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