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    

选官制度

民谣、诗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①九品中正制②科举制③察举制
2023-07-23更新 | 325次组卷 | 3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4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到了东汉末年,地方门阀士族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实行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这种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B.世官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