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上述赋税制度的变化体现了(     
A.百姓赋税负担得以减轻B.政府对农民的控制逐渐放松
C.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D.人头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2024-05-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2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A.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坏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D.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赋税制度
2024-04-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安史之乱后,户籍制度及以它为基础的国家土地分配制度遭到破坏,政府为保持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分配控制权的努力被证明是无效的,土地拥有者的土地所有权和自由处理权实际上得到承认。这一变化导致(     
A.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B.基层治理制度的变化
C.中央集权的严重削弱D.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2024-03-08更新 | 32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陆贽(754—805)认为两税法的实际效果有限,造成“务轻资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这一现象的出现,客观上(     
A.放松了基层社会户籍管理B.固定了每年分夏秋两季收税
C.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加重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2024-02-24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是为‘倍田ˈ。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夫给麻田十亩(相当于桑田),妇人给麻田五亩。”对材料所示制度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这是名义上的土地地主私有制B.战国时秦国首先推行后国力强盛
C.直至宋代被贵族官僚地主破坏D.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租税、服徭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人陆贽论及租庸调制时说:“丁男一人,投田百亩,但岁纳租税二石而已。言以公田假人,而收其租入,故谓之租”。租庸调征缴只以丁身为依据,而不计其余,并不考虑农户的实际占有土地情况,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租庸调的征收颜由唐朝统一确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不变,虽然有其稳定性,但其不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有其不能根据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存有明显的僵化缺陷。唐制规定贵族、官僚户和其他特殊身份之人可以免除租调徭役,而一些人庇荫在这些特权户之下,逃税、避税,使国家征税额也随之减少。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因为实际上的完全“废坏”而被两税法所取代。

——到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税制的特点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这种税制下,皇空贵戚、官僚贵族、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逃户流民为了生存投靠地主豪强做荫户,不承担国家的租税徭役。由此,只有30%至50%的户和14%的人口承担国家的全部租税,租税负担处于极不合理状态。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两税法在预算上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每年财政经费先计算数颤,然后按照各地的土地、人口、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时坚持贫富有差,税负均等。这一原则防止了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多收多征,加重民众的负担。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租庸调制推行的基础,并分析租庸调制“废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的背景,并说明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7 . 唐高祖武德年间户口只有200多万户,即使到太宗贞观年间,户数也不满300万,还不到隋朝强盛时期的三分之一。黄河下游地区更是一片荒凉,“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此种情况导致唐初(     
A.开始设计租调制B.继续实行均田制C.改革推广两税法D.取消一切杂税杂役
2023-11-11更新 | 52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唐玄宗、唐德宗年间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由此可知,唐德宗年间(     
道名唐玄宗年间唐德宗年间
河东道太原府128905124000
河北道赵那634548157
关内道京兆府6629124202
河南道河南府1947618799
剑南道成都府1609014601
江南东道余杭都8625851276
A.赋役制度亟须调整B.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C.均田制进一步发展D.按丁征税正当其时
2023-10-11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9-25更新 | 205次组卷 | 10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两税法实施后,有人批评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这一评价侧重于关注两税法(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遵从了“量入为出”的原则
C.加重了百姓的税赋负担D.抑制了唐朝的土地买卖和兼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