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2022-09-06更新 | 1158次组卷 | 149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精编版)
2 . 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军功授爵制(秦朝)→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     
A.血缘→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血缘→军功→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2022-07-07更新 | 483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5-2016学年青海西宁十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很少。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战国B.东汉C.唐朝D.北宋
2021-05-19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4)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汉武帝发布《求茂才异等诏》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反映了汉武帝(  )
A.希望改变王国势力过大的局面B.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
C.推动察举制成为主要取士之道D.对国力衰微官员庸碌倍感不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苏东坡这段话所评论的应是三代至汉代
A.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
B.选官制度的变化
C.专制皇权的逐步确立
D.教育事业的发展
8 .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2018-08-08更新 | 2384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2017-02-17更新 | 22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铜仁市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形成上述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6-11-27更新 | 422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届江苏南京市高三上期期初摸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