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史书上这些记载说明唐朝两税法与以往的赋税制度相比(     
A.扩大了收税对象B.废除了人丁税
C.提高了税收标准D.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4-04-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学完唐朝两税法后,某小组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围绕着两税法的细节展开进一步研习。

材料一   (天下起兵)人户凋耗,版籍空虚……(炎)乃请作两税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重赋》

材料三   下图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文书《乙末年前后赤心乡百姓令狐宜宜等状》

材料四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材料五   第一,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第二,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从唐中叶两税法开始……到清中叶摊丁入地改革,这种取代终于最后完成了。

——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1998年)

(1)材料一、二对两税法的记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2)材料三可印证步骤一中的哪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3)就研究两税法而言,材料四、五补充了哪些视角?
(4)根据研习小组的研究步骤,请你归纳研习的路径。
(5)综合以上材料,简述你对唐朝两税法的看法。
2024-03-29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史料记载,青苗税是唐代巴蜀地区的一项重要税收项目,文宗太和四年(830年)五月,地方宣抚使崔戎上奏曰: “旧有青苗,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七、八百文,征敛不时。”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巴蜀地区(     
A.两税法有效活跃了农村经济B.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较高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有所发展D.赋役制度完成货币化转变
2024-03-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资治通鉴》对某税制有“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的记载,下列符合该税制内容与特点的是(     
①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                     ②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③租庸调、杂徭悉省                     ④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唐朝某一制度:“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这一制度(     
A.标志着中国古代人头税的彻底废除B.实现了赋税征收标准的货币化
C.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税收对象D.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6 . 如下表所示,根据不同时期的史籍记载,均田制下受田对象年龄在发生变化,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户籍年代受田对象年龄(岁)史籍出处
北魏时期15~70《魏书·食货志》
北周时期18~59《隋书·食货志》
隋朝初期21~59《隋书·食货志》
唐朝中期25~55《唐会要》
A.社会管控更加严格B.经济重心南移加快C.土地兼并现象消失D.赋役改革迫在眉睫
2024-02-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大历四年正月十八日,敕有司:“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荒田开佃者,亩率二升。”据此推知,该税制(     
A.改变了旧有的赋税征收标准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计亩征银
C.使人民的税收负担大为减轻D.废除丁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8 . 《旧唐书·食货志》和《唐六典》都记载,开元、天宝年间,“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替代)焉”。1970年出土的一枚唐朝银饼上刻有文字,说明它是广州怀集百姓上缴朝廷,由地方官折纳庸调输入国库的。怀集庸调银饼可用来佐证当时(     
A.百姓有机会获得充足的生产时间B.赋税征收对象有所扩大
C.政府征税标准正从财产转为人丁D.一年分夏季和秋季纳税
9 . 《资治通鉴》记载:“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由此可判断,唐朝推行两税法(     
A.有效缓解了贫民的赋税负担B.冲击了门阀士族的特权地位
C.推动了社会关系平等化发展D.有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目的
2024-02-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史料记载:“自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中央),二曰留使(节度、观察使),三曰留州。皆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这种财政分配制度(       
A.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B.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
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D.使中央政府职能转变
2023-12-05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