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某同学在对魏晋南北朝与唐朝赋税制度进行对比研究时整理出资料表格,据此可知,两税法(     
租庸调两税法
纳税人范围农民是缴税的主体。不课税者包括贵族、官员及其嫡亲、太学生、僧侣、孝子贤孙、义夫节妇、老残笃疾等。农民是其中的一部分,缴税不分主客户,除鳏寡独孤不支济者,其他一律缴税。
征税项目以人丁为主,分租庸调三种。分地税和户税
征收物品以实物缴纳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缴税时间缴税时间不一分夏、秋两征
A.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B.推动了赋税制度简化
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D.缩小了赋税征收范围
2023-10-15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与壮大的保障。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历史时期名称选拔方式选官标准

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战国、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
名称世卿世禄荐举制、军功授爵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选拔方式宗法世袭举荐、军功德才中正品评
选官标准血缘才能、军功德才品第才学

材料三 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所示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2)依据所学,完成材料二表格①②处相应内容填写,并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两税法的背景,并概括两税法的创新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战国、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
名称世卿世禄荐举制、军功授爵制
选拔方式宗法世袭举荐、军功中正品评
选官标准才能、军功德才

材料一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上所产,绫绢绝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绝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1)依据所学完成表格,并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至少写出两个角度)
(2)唐朝租庸调制征税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分析“以庸代役”的意义。
(3)指出唐朝实行两税法的背景,结合材料概括两税法的创新之处。
2021-12-26更新 | 439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内容为唐宋文学作品对两税法实施后的社会状况的记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实施两税法(     
内容出处
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送张使君
赴饶州》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卖翁。《贾客乐》
兖州有民家妇,姓贺氏,里人谓之织女。父母以农为业,其丈夫则负担贩卖,往来于郡。《太平广记》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消弭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2023-12-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联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唐开元四年(716年)某地授田情况。据此判断此地(     )

户主姓名

户内应受田(亩)

实受田率(%)

张玄均

130

12

曹仁

75

14

王孝顺

51

8.17

索住洛

36

22.67

A.战争导致流民迁入B.均田制度业已崩溃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授田标准缺乏统一
2023-12-07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这一变化(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北方

3736652

866887

南方

3117624

15065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推动了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C.直接导致唐朝统治走向灭亡D.推动了国家赋税制度改革
2024-05-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刘备。《三国志·刘璋传》
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
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
2024-03-11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下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     
白居易“胡为秋夏税, 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 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蚕丝尽输税, 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
C.简化了政府的税收名目D.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2024-05-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为汉昭帝时期的更赋表。据此可知, 当时的以钱代役(     
更赋类别服役内容代役价
“更卒”23至50岁的男丁到本郡服兵役一年可纳钱200文,由政府雇人代役
“正卒”23至50岁的男丁在郡县或京师服徭役一个月每月 200文
“戍卒”23至50岁的男丁一生必须去边境屯戍一年可以纳2400文代役
“戍边”男子每年须戍边三日可纳钱300文代役
A.开始瓦解了旧的贵族等级体系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抑制了官员的腐败和土地兼并
2023-11-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北魏、隋、唐三个朝代均田制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代授田名称授田数量使用年限
男丁妇女奴隶耕牛


北魏
露田40亩20亩40亩30亩
(限四牛)
年满70岁
或身死
桑田20亩X20亩×可传给子孙


露田80亩40亩80立60亩
(限四牛)
年满60岁
或身死
桑田20亩×X×可传给子孙


唐初
口分田80亩x(寡妇可
受田30亩)


×


×
身死还官
永业田20亩X××可传给子孙

——据宁欣《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均田制的基本含义并说明历代朝廷推行均田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说明唐初均田制与北魏、隋朝时期相比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3)概括说明上述变化反映出的社会发展趋势。
2023-11-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