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新唐书》卷52《食货志》载:“税法即行,民力未及宽,而(781年)朱滔、王武俊、田悦合从而叛,用益不给,而借商之令出。……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增其本道税钱,每缗二百,因诏天下皆增之。”由此可知该税法(     
A.实际上增加了百姓的负担B.基于镇压地方叛乱而实行
C.有力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扩大收税对象来增加收入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唐代两税法实行前后户口数量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A.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B.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
C.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D.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2024-03-26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唐朝不同时期部分地区户口统计变化表。能够解释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地区
时间
河东道
太原府
河北道赵郡关内道
京兆府
河南道
河南府
剑南道
成都府
江南东道
余姚郡
754年 1289056345486292117474616095086258
807年1240008157241202187994601051276
A.安史之乱的影响B.赋税政策的调整
C.经济重心的南移D.土地兼并的加剧
2024-03-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四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天宝十四年(755)

乾元三年(760)


管户总数

89141781

1933174

课户

5349280

758582

不课户

3565501

1174592


管口总数

52919309

16990386

课口

8208321

2370799

不课口

44700988

14619587

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为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的分配情况。据此可知(     

A.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B.地方分权趋势日益明显
C.中央财政负担逐渐减轻D.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
2024-01-24更新 | 34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湖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旧唐书食货志》、《通典》等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均田赋税法令,作每丁岁入租庸调若干;开元二十五年令:诸课户一丁租调,准武德二年之制。然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时均田制尚未颁行。以上记载均未指明受田丁课役若干。据此可知(     
A.均田制是租庸调制顺利推行的基础B.租庸调制和均田制都以人丁为标准
C.均田制的瓦解导致租庸调制的衰落D.租庸调的负担者不一定是受田之人
2024-01-13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四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通典·田制》载,“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唐律疏议中对“占田过限”相关处罚规定:“诸占旧过限者,一亩笞十,十亩加一等:过杖六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据此可推知,唐代(     
A.通过抑制上地兼并以增加财赋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制定法律减轻民众的田租负担D.承认了私人依附人口的做法
8 . 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     

贞元初年
(785年)
贞元八年
(792年)
贞元九年
(793年)
长庆四年
(824年)
米(1斗)20070—8040—7050
绢(1匹)40001500—1600800—900800
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2023-11-11更新 | 1023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唐朝前期,财政完全由中央统收统支,各地的赋税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运送到京城或指定的国库,中央对地方的支出又要转运到各地。两税法实行后,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被送往京城。这一转变(     
A.导致藩镇势力日益坐大B.降低了政府对实物税的依赖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
10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三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知识框架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选两种制度说明“制度创新推动隋唐鼎盛”。
(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0-2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