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虽然察举制要求郡县官吏定期进行人才选拔,但“乡议士断”才是察举制的首要环节,这意味着察举对象必须先得到乡民的举荐。对基层人才而言,只有发自真心地帮助乡邻,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而走向仕途。这说明察举制的推行(     
A.利于基层社会和谐B.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带有直接民主色彩D.打破了“世卿世禄”
2024-05-10更新 | 597次组卷 | 16卷引用:押第3题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唐语林》卷四云:宣宗(846—859年在位)爱羡进士,每对朝臣,问“登第否”?有以科名对者,必有喜,便问所赋诗赋题,并主司姓名。或有人物优而不中第者,必叹息久之。这可以印证科举制度(       
A.扩大了用人范围B.影响了价值观念
C.导致了门荫衰落D.促进了文化发展
2024-05-05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3题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一方面,仍以族内长者亲授学业、耳提面命的传统模式为主;另一方面,受私学置馆授徒之风影响,由延师授业发展为“家馆”的教育形式,且家馆数量日益增多。这一现象(       
A.淡化了人们的门第观念B.凸显了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魏晋玄学的发展D.阻碍了九品中正制度的实施
2024-05-05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3题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徐松《登科记考》载,中晚唐时籍贯可考的进士共470人,其中籍贯在北方五道(关内、河南、河北、河东、陇右)的共245人,在南方五道(江南道、山南道、淮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的有225人。这一分布情况缘于(       
A.南北民族交融加强B.科举制度的完善C.南北经济均衡发展D.人文环境的变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载,郑弘少为乡啬夫,被太守第五伦举为孝廉。元和元年(84年)郑弘为太尉,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郑弘之下。“每正朔朝见,郑弘曲躬而自卑。帝问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定例)。”这反映了(     
A.豪强势力的膨胀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察举制存在隐忧D.官僚体制逐步健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初,在高宗时做到宰相的十一人中,明经擢第者二人——裴炎、张文瓘,二人均为中高级官吏子弟;进士及第的有九人,其中真正寒士出身且父祖也没有官位的,只有郭正一、高智周二人。这一现象体现出,唐初(     
A.士族影响并未消退B.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取士发展较快D.科举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根据史料统计,唐代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姓氏的士族中共出现了102名宰相。这说明唐代(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C.科举制固化了阶层D.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的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唐宪宗感慨:“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儒士杜羔屡试不第,思乡欲归家,其妻写诗道:“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这些现象折射出科举考试(     
A.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B.增添了政治活力
C.提高了女性家庭地位D.消除了门第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推翻了贵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极大限度地网罗了全国优秀人才;同时,它进一步奠定了儒学一统天下的地位,并实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层和流动。”由此可知,该学者所评论的“它”是指(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魏晋之时,“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而到隋唐之时,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作者意在强调唐代科举(     
A.推动了儒学复兴B.促进了阶层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加强了君主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