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公元前142年,汉景帝下诏将进入政府任官的财产资格由最低十“算”(每1万钱价值的财产为一个“算”)降低至四“算”。这(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B.加剧了卖官鬻爵的现象
C.打击了大族的仕途垄断D.推动了察举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下《求茂才异等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此后一些州郡出身的低贱贫土得到提拔重用。这说明汉武帝
A.重用近臣削弱相权B.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C.选拔人才不拘一格D.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
2021-03-20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这说明,汉武帝举孝廉的直接目的在于
A.选拔德才兼备人才B.进行社会道德教化
C.巩固君主专制制度D.消除王国问题隐患
4 . 从察举到科举,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选拔依据由“名”到“文”。尽管科举制作为选拔制度来说确实优于察举制,但察举制本身重“名”也是对未来官僚品行和口碑的一个确认,也有其自身制度的长处。这说明
A.察举制保证了官员的品行B.选官过程中“文”比“名”重要
C.察举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D.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趋于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汉察举风尚,往往由身居高位的公卿大臣以能罗致人才,充当自己的幕僚为荣耀。……这种选拔官吏的方法,实际上只问才能,不问政治。贤士被征召后与三公以及其他贤士彼此以道义相交,宾主相见。由此可知,察举制
A.强化了宗族宗法伦理秩序B.使贵族政治逐渐得到形成
C.易导致官僚集团形成派系D.确立了新的选官任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2017-02-17更新 | 222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