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这种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一个时期调整得快一点,整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就会快一点。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3-12-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两个表格分别为唐代进士出身及寒素入仕途径统计:

名称

士族子弟

寒素子弟

小姓子弟

比例

71%

16%

13%

                                                              单位:%

科举

荐辟

机缘

军功

未详

唐高祖、唐太宗

5.2

27.3

11.2

45

11.3

武后

34.2

32.9

4.5

7.9

20.5

安史之乱

15.1

16.1

5.3

53.7

9.8

(注:士族是指南北朝旧族、唐宗室、在唐三代为官或者官居五品以上之人;小姓是指没落士族、低品豪绅、父祖有一代五品以上者;寒素则是素士、农、工、商、兵、其他半自由民,以及非自由民,如奴婢、门客等。)

——摘编自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等


根据材料,结合唐代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3 . 为政之道,要在用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制度标准方式
汉朝察举制品行地方向中央举荐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中正官评级授官
唐朝科举制才学考试
从材料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提取二条信息并加以说明。
2023-11-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第二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内容
贞观初年唐太宗诏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天宝年间唐玄宗诏曰:“明经先试贴经,次试经义,最后试策;进士先试贴经,次试诗赋,最后试策。”
建中元年唐德宗诏曰:“诸道宜分遣黜陟使,观风俗,问疾苦。自艰辛以来,征赋名目繁杂,委黜陟使与诸道观察使、刺史,计资产作两税法。”
根据材料,以“制度创新与隋唐鼎盛”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同学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后,构建如下知识框架图(如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制度创新与盛世”为主题,自拟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隋唐文化犹如一座突兀的奇峰。与此相应,隋唐人的总体文化素质之高,在封建社会中,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有学者从五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

一、与社会生产力相得益彰的文化素质。

二、宽松的文化氛围。

三、广开才路、奖励文化的统治政策。

四、发达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五、促使万众向学的科举制度。

——摘编自匀利军、汪润元《隋唐人文化素质高度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你认为合理的一个角度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会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部分)



大一统的一元行政
“要在中央 ”、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
选贤任能选用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是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治安中国 ”与“华夷
一家 ”
边疆与民族能否得到治理,是大一统国家能否安定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围绕上述材料中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 就唐朝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利用考试进行官员选拔。隋文帝正式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公元1905年,清光绪帝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钱穆《国史大纲》
“过去曾认为科举制几乎一无是处,现在从事考试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又查了一些资料,感到原来的认识不全面。”杨学为《对科举的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论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根深蒂固,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倡孝道。汉代统治者更是公开声明“以孝治天下”。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人物的事迹。

姓名事迹
铫期铫期……父猛,为桂阳太守,卒,期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光武略地颍川,闻期志义,召署贼曹掾,从徇蓟
江革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太守尝备礼召,苹以母老不应
李昙李昙字云,少孤,继母严酷,昙事之愈谨,为乡里所称法。养亲行道,终身不仕
王琳汝南有王琳巨尉者,年十余岁丧父母。因遭大乱,百姓奔逃,惟琳兄弟独守冢庐,号泣不绝。弟季,出遇赤眉,将为所哺,琳自缚,请先季死,贼矜而放遣,由是显名乡邑。后辟司徒府,荐士而退

——摘编自《后汉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9-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一部分分类突破题型2开放探究题类型1提取信息说明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