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路,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     
A.世禄制B.征召制C.察举制D.科举制
2022-10-03更新 | 601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2022-09-06更新 | 1158次组卷 | 149卷引用:安徽省涡阳一中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3 .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实现了选贤任能
2020-11-04更新 | 356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20年,魏王曹丕设立中正官取代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这一政策意在
A.巩固门阀士族势力B.提升官员的道德与才能
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代,政府选官时的选举或考试,都实行分区定额。无论经济文化先进或落后的地区,都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同时郡县长官,例须避用本郡本县人。这些举措
A.目的在于维系王朝统治B.使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趋向平衡
C.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矛盾D.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7 . 从察举到科举,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选拔依据由“名”到“文”。尽管科举制作为选拔制度来说确实优于察举制,但察举制本身重“名”也是对未来官僚品行和口碑的一个确认,也有其自身制度的长处。这说明
A.察举制保证了官员的品行B.选官过程中“文”比“名”重要
C.察举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D.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趋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
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
C.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前的四百年里,对良吏的评价标准以施行仁政与打击犯罪相并举。魏晋以降,政治环境的动荡与财政的紧张使统治阶层难以实行有效的吏治,对贪婪聚敛的行为也不加控制,吏治每况愈下,廉洁作为良吏的特征表现的明显。良吏群体特征的变化
A.体现明显的时代特征B.催生门阀士族的制度
C.导致选官制度的改革D.造成社会局势的动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统计,东汉时期三公的家世连绵情况超过西汉。许多墓碑描述墓主时多用“奕世载德”“银艾不绝”“牧守相亚”“将相不辍”等词。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门第决定政治生态B.君主专制超于强化
C.选官标准发生异变D.宗教观念逐渐流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