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2023-12-23更新 | 80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唐太宗要修建宫殿,按照制度规定,其修建过程依次包括(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2023-12-05更新 | 197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196次组卷 | 461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河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后下发到门下省时,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A.三省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决策
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2023-11-07更新 | 150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     
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B.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3-07-15更新 | 550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史载,唐代给事中的职责是“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据此可知,“给事中”属于(       
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政事堂
7 . 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于秦汉相比有进一步创新,其创新之处是(     
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8 . 唐朝初期,政府预在关中一带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按着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在中央的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3-02-08更新 | 8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卷
9 .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2022-12-11更新 | 402次组卷 | 42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2-04-18更新 | 300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