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唐代谏官职位众多、群体庞大,各谏官通过讽谏、顺谏、规谏、致谏、言谏、直谏等多种形式劝谏君主。这客观上
A.加强了对百官的控制B.使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C.保证了政府决策正确D.规避和防范了君主之失
2020-05-1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唐代政事堂议政时由中书门下长官轮流主持议政会议,凡诏旨,必须由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否则便是违制。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范权力的滥用B..是皇帝专权的有力工具
C.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D.提高了监察官员的效果
3 .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
B.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2019-09-16更新 | 1537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安阳一中、安阳正一中学高三第十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4 .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尚书省的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D.有效加强相权
2019-06-13更新 | 24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2019-06-01更新 | 20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玄宗时简选翰林学士入值内廷,承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目为内相”;穆宗时宰相李逢吉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由此可知,唐代翰林学士之设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监察机制
C.保证了决策质量
D.牵制了外朝相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019-01-30更新 | 4090次组卷 | 125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019-01-30更新 | 893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5届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官员众多效率低下B.皇权进一步加强
C.监察体系日益完备D.三省制名存实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