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91次组卷 | 59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观念源自先秦,本意是天下诸侯皆统属于天子,“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此后,“大一统”成为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追求和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核心价值。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0-2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历史记载,发现西汉的“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这说明当时(     )
A.官位基本上被上层社会控制B.察举制不能有效地选拔人才
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趋尖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选官制度都有所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察举制确立于西汉。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前身和母体,但它与成熟的、典型的科举制相比仍有很大不同。察举制是一种推荐制度;科举制采取招考与投考的方式取人。察举制的取士标准是多样的,德行、经术、吏能等都可构成得举之资格。科举制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一决于程文之等第,考试成绩成为得官与否的关键。察举制下得举者固然有布衣,也有大量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察举既是入仕途径,也含有铨选、升迁和考课的成分。科举制下入仕和铨选有明显区别。科举制是一种入仕制度,入仕的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考试后,只获得仕官资格,此后需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摘编自《晋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察举制和科举制的区别。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人才选拔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