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据此可知欧阳修(     
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
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2024-02-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海南鲁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治国有成,与其发展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选官制度关联匪浅,而察举制即为其大端,韵脉及于后世,至今犹有余音。与帝王公卿由上而下征辟士人不同,察举之途是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由人主择贤用能。此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施行。入汉之后,建制趋密,功效益彰,蔚为大观。察举制在汉代之流变,是一个渐趋繁密、日形完备、终成方轨、为一代所遵的制度化过程。作为较为完备的选官制度,察举并非孤立而行,而是多与考试相辅相用以求得人才的。无论是郡国岁举的孝廉,还是诏令特举的贤良、文学,到朝廷后,均须考试。考试的内容依《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即以经学、章奏为主。考试方式则有对策和射策,前者为命题作答,后者即抽签考试。考问主体上至皇帝亲策,下至公府甄核,几乎遍及察举的各个科目。

——摘编自张毅《汉代察举制的启示》

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察举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2023-10-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门下省负责(     
A.草拟诏令B.审核诏令C.执行具体事物D.票拟
2023-01-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白沙县白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并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并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023-01-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古代赋役制度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C.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D.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2-12-05更新 | 242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化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2022-11-26更新 | 770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立嫡以长不以贤D.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2022-1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资治通鉴》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傜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     
A.扩大了收税的对象B.简化了税收名目C.加强对农民的控制D.增加了财政收入
9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征税内容上的新变化。
2022-11-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澄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     
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D.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
2022-11-15更新 | 1124次组卷 | 43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海南鲁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