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唐朝初期盛行“行卷”,即应试举子将自己创作的诗文择其佳者,在考试之前投献给当时的名公贵卿,以获得他们的赏识,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天宝元年(742年),政府规定,应试考生要将自己平日所作诗文呈交给主考官,以供评阅试卷时核实,作为最终确定中第与否的依据之一。唐朝政府的这一举措(     
A.优化了科举考试的程序B.可以选拔出实用性人才
C.易降低科举考试的效用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描绘了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骑马在京城游街时的志得意满之情。这得益于(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3-01-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据此可知,科举制(     
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使社会的阶层流动性增强D.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2022-09-23更新 | 109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四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和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新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名称时期观点
客卿制战国注重实践性,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程序,具有较为原始的色彩
察举征辟制汉代是一种依托地方势力举荐的选官制度,介于"血缘身份"与"才学品行"二者之
间,过于原始、粗疏,容易发生不公平现象,缺乏合理化的有效保障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是一种以"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感情色彩,是典
型的"任人唯亲"
科举制隋唐至明清作为一种以"学识"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在贯彻公平原则上较为彻底,体现了
择优录取、一视同仁的合理化原则

——摘编自任怀国《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或数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剑桥中国隋唐史》载:“人们在研究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这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下列唐朝制度深受隋朝影响的是
A.藩镇制度B.两税法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7 . 这种制度最初还注意品状,后来因豪族控制,沦为他们垄断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这种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袭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之比较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形成文官系统的西方国家(文官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3年英国的《麦克莱报告》指出: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这一报告影响至深,英国行政部门流行的“通才教育”传统即追溯于此。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材料三   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取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钱穆认为,中国政制之演进,约得三级。第一级,“由封建跻统一”;第二级,“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第三级“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从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
A.推行科举制是士人政府形成的标志
B.中央集权政治的逐步确立与加强
C.共同趋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儒家思想正统化影响三级政制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面为关于唐代科举考试进士科考查内容的简表。由此可推知,当时
场次名称注解
第一场帖经要求考生对儒家经典(当时被认为是治国安邦的要道)十分熟悉
第二场诗赋要求考生具备优异的文学文化素养
第三场策论要求考生对现实中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A.科举利于官员素质提升B.人才入仕途径单一
C.官员选拔忽视德行考核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