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高一(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如下示意图。图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     
A.军功、品行门第、才能B.血缘、品行门第、军功
C.军功、血缘、才舱门第D.品行、军功、才能、血缘
2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品行——门第族望——考试成绩
B.军功——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门第声望——军功——品行——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品行——门第族望——军功
3 . 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的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私下求官风气盛行)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无论是否有德才同样为官),此古今之通患也。夫欲人法并用,轻重相持,当安所折中?

——苏轼《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选官方式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有关中国古代“任人”和“任法”的制度,并指出“任人”制度产生的弊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时期,吏与官相通,为吏者可通过各种途径升迁为国家正式官员,甚至东汉时还规定地方举荐、中央铨选的人才,必须有一定期限为“吏”的资历。这说明当时
A.注重所选官员的从政经验
B.门阀士族势力开始形成
C.国家的选官体制十分完善
D.缺乏防范官员腐败意识
7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19-01-30更新 | 4663次组卷 | 127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