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晋王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凡在中央政府担任现职,又兼领本州郡的大小中正,须定期在洛阳东门外“设幔陈席”,聚会一处,及时交换对乡党人士的考察意见,对人物进行品评。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B.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拓宽士族入仕的途径D.增强人才选拔的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九品中正制明确规定中正官必须是中央政府的在职高官,这实际上是将汉代的乡里清议纳人朝廷选举的轨道,同时,这些高官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因此取得合法地位。由此可知,这一规定(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豪强的妥协B.导致选官权从中央旁落到地方
C.实现了政府对民间舆论的控制D.有助于扩大士族的政治影响力
2023-05-13更新 | 627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平时的水平,741年,礼部侍郎韦陟要求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将平时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称“纳省卷”;同时还允许有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推荐优秀考生,甚至可以共同决定拟录取名单,称为“通榜”。唐代的这些做法(     
A.有助于平衡中枢权力B.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
C.消融了社会阶级差别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023-05-13更新 | 65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4 . 唐太宗往往让一些职位稍低的官员以“参预朝政”的名义,加入最高决策集团。该做法旨在(        
参预朝政时间贞观元年(627)贞观三年贞观十七年贞观十三年贞观十八年
姓名杜淹魏征刘泊张亮褚遂良
官职御史大夫、
检校吏部尚书
秘书监黄门侍郎、
参知政事
刑部尚书黄门侍郎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强调监察谏议D.提高行政效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新唐书》中史臣赞提到,古者“人皆土著,故名宗望姓,举郡国自表,而谱系兴焉”,而至唐中叶,“谱录都废,公靡常产之拘,士亡旧德之传……悠悠世祚,讫无考按,冠冕皂隶,混为一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的加重B.安史之乱的爆发
C.租庸调制的实行D.朋党之争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两税法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建立中央至地方三级财政主体,将各地上缴的两税分为“上供、留使、留州”三部分,并严禁税外科配。然而一直到唐末,地方官员在两税之外“科配”的现象却禁而不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唐后期(     
A.官吏考核流于形式B.中央集权弱化
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均田制被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废除北周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之职,“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这一改革,意在(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减少国事决策失误
C.扩大宰相的管理权限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023-01-17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1(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容斋随笔·四笔》卷5之《韩文公荐士》载: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棚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  )
A.利于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B.不够成熟完善的时代特征
C.深受魏晋九品中正制影响D.体现考试程序的公平正义
2023-01-16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2(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之世,因人口增加,土地渐感不足,“开阡陌”土地兼并现象陆续发生;向来作为公用的山泽之地,又逐渐入于私人之手;私人手工业与商业兴起,其获利颇厚。从此,交易制度普遍代替了分配、互助之道,必以互相剥削之方法行之,遂更使人们的对立尖锐……

材料二     为解决社会对立,产生了两种思潮:一是儒家,主张平均地权(防止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采取措施让农民拥有土地,并且通过税收保证国家收入,同时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其具体办法是恢复井田制度;二是法家,主张节制资本(防止大商人累积资本,降低商人地位),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后中国历代,社会上的思想都是主张均贫富的,然其宗旨虽善,而其主张的方法大都未能成功。

——摘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周之世”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政策。
2023-01-15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6(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