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一度影响到人们的仕途和婚姻。郑樵在《通志》中记载:“官之选举,必由于薄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当时谱牒备受重视的制度因素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卿世禄制
2024-05-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此种制度,亦有相当麻烦处。如中书省拟好命令送达门下省,遇门下省反对即子涂归封还,如是则此道命令等于白费,即皇帝之‘画救’亦等于无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朝(     
A.扩大任用宰相范围B.设立政事堂集体议事
C.完善人才选拔机制D.强化尚书省的行政权
2024-05-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是影片《长安三万里》中诗人履历(部分)。他们的这些履历能说明唐朝(     

李白

因是商人之子无法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后通过玉真公主引荐入朝为官

高适

参加科举落第;因人推荐进入仕途;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进封渤海县侯

杜甫

参加科举,因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而落榜;后通过向皇帝献赋获得了等候分配官职的资格

孟浩然

通过行卷获得科举考试的状元;安禄山攻占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A.选官方式多样B.政府对社会控制较严
C.盛世潜伏危机D.诗人与时代相互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实施察举制的背景,并概括汉代察举制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代科举制“较以前是进步的”。
2024-05-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上述赋税制度的变化体现了(     
A.百姓赋税负担得以减轻B.政府对农民的控制逐渐放松
C.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D.人头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6 .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就使敕令传发出现两种途径,实际上形成了双轨辅政制。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变化B.文官的地位日益提高
C.恢复发展了中外朝制度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2024-05-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鉴于“隋代君主不责成臣下,事事亲决”的情况,转而采取先让臣僚商量政事,提出意见,经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筹划统一、做出适当的决定,然后奏交批准颁行。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推行(     
A.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意在强化封建君主权力D.体现了三省一体化趋势
2024-05-08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隋书》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恶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一变化(     
A.说明隋朝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B.体现了隋朝的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C.折射出科举制度完善了选官机制D.反映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4-05-08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两税法确立了“支留合送”的税收分配方案,将地方税收总额分为留州、送使、上供三部分, 且采用“以支定收”的原则,严格核定州、使两级的分配额。由此可见,两税法(     
A.削弱了藩镇需据的物质基础B.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税收名目D.保障了封建经济的良性运转
2024-04-27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A.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坏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D.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赋税制度
2024-04-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