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南北朝时期,西魏宇文泰颁布新制,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资荫;梁武帝颁布诏书,强调不论士庶高低还是门第高下,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选录为官。上述人才选拔制度(     
A.反映九品中正制已经废除B.巩固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C.为科举制确立准备了条件D.扭转了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台湾学者毛汉光在其博士论文《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中,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载唐代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作了统计,得出的结果是:士族子弟约占70.96%,没落士族和低级官员子弟约占13.13%,寒素子弟约占15.9%。据此可知,唐代(       
A.选官虽体现一定公平性但仍受制约B.选官呈现多元化特点
C.平民取得了与贵族相同入仕的机会D.文官选拔具有怀柔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唐朝刘晓上疏:“国家以礼部为考秀之门,考文章于甲乙,故天下响应,驱驰于才艺,不务于德行”。贾至认为科举忽视先王之道,滋生了小人之道,“致使禄山一呼而四海震荡,思明再乱而十年不复"。据此可知,科举制(     
A.出现了重才轻德现象B.选拔了德才兼备人才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反映了价值观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玄宗时,润州刺史韦铣虽为高门却不同意让“门第贵盛,声名籍甚者”为婿,坚持嫁女于进士裴宽。尚书李翱的女儿看中文士卢储,李翱遂招其为婿。后来卢储中了状元,一时传为佳话。这反映出唐代(     
A.科举取士成为选官主要途径B.封建门第观念已经消除
C.科举制推动了社会观念变迁D.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该制度(     
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
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中书门下成为超然于三省之上的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使职(即中央派遣的官员)和使职化的六部寺监成为政务执行的主体,唐代政务裁决的中心转移到了中书门下,国家最高权力的行使不再通过三省分工制衡的机制,而是以中书门下为核心形成了新的运作机制”。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唐代(     
A.国家政治体制发生嬗变B.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
C.中书门下掌握了决策权D.三权分立原则的完善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为唐代两税法实行前后户口数量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A.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B.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
C.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D.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2024-03-26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诗人杜牧鼓励侄子认真学习,赋诗“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据此可知唐朝实行(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荐举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史记》载:“秦之法,任(保举)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汉承秦制,汉明帝诏令:“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汉元帝时富平侯张勃就因选举不实,被削封邑二百户,死后被谥为“缪”,耻辱延及后代子孙。这些做法(       
A.有助于监察体系的完善B.意在保证荐举官吏的质量
C.抑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渴望
23-24高三下·浙江·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有学者评价唐朝的政治制度时说:“(三省六部制)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中书门下的权力D.促进了决策程序规范化
2024-03-21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