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实施《地令》或《田令》时,北魏、北齐采用双轨制:对待北鲜卑拓跋族聚居区来说确实是普遍授田制。对汉族为主聚居区,则只是限田制,同时也是一种户籍登记制度。隋唐未见按《田令》规定给吏民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实例;相反,可直接反映未曾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实例却很多。”材料主要反映了(     
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趋于频繁
C.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2023-03-23更新 | 838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2024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唐代中期实行赋税改革,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新的赋税制度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
C.均田制D.井田制
2023-03-06更新 | 966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文帝时,曾两次下诏“举贤良方正”,察举仅限于现任官员,到汉武帝时,被荐举的不少是平民,同时又新增孝廉、秀才、贤良文学等科,并规定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还明确了察举的奖惩办法。这些举措(     
A.扩大了统治基础B.削弱了王国封地
C.加强了君主专制D.打击了豪强势力
2023-02-22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汉朝察举制将选官用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意义在于,促使民众注重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觉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与基层社会在政治层面和思想道德文化层面的成功对接。该学者意在强调察举制(     
A.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成熟
C.增强了国家治理的效果D.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强大
2023-02-14更新 | 35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初某税制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由此可知,该税制(     
A.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B.确保了农民有土地可耕种
C.抑制了唐代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D.增加了政府的赋税和兵源
2023-02-08更新 | 164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新制度(两税法)的用意在于造成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协议……在定额税制下,中央放弃了控制地方经济细节的权利,以换取一项定额缴纳税金的承诺。这表明两税法实施的意图是(       
A.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B.调和中央与地方关系
C.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对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有(     
开始推行时间:780年
主要内容: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                           ②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③加重人民负担,加强人身控制                           ④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初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最初,各郡国对推举“孝廉”并不重视,有的郡不荐一人。武帝下诏督责,规定:二千石不举孝,就是不奉行诏令,应当按不敬论罪;不举廉,就是不胜任,应当免官。这一规定(     
A.有利于九品中正制的形成B.削弱了外朝三公的权力
C.推动了汉朝选官制度变革D.促使了监察制度的建立
2022-12-30更新 | 26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出处内容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因为科举制的作用,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亦因为印刷术的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渗透到下层去
加特拉夫《开放的中国》科举制是至今最合理的选才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遥远的榜样”
关娴娴《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废除科举制……不断壮大的绅士阶层已经可以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由于绅士阶层与清政府的离心,间接推动了立宪派势力的膨胀,促进立宪运动的高涨
杨齐福《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随着读书做官信仰体系的崩溃,许多人对科举制功名的态度也渐趋冷漠。读书人“往往羡慕商人,以为吾等读书,皆穷困无聊,不能得志以行其道”
上面材料是不同学者对科举制的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