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其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义轻利B.农商皆本C.重农抑商D.重商主义
2 . 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两国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A.中外文化的交流B.文学艺术的繁荣C.经济的迅速发展D.政治制度的创新
2023-1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异常活跃,道教与佛教发展、儒学在危机中前行,这一现象反映了该时期(     
A.儒学危机不利于国家统一B.中外思想文化交流较频繁
C.思想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D.佛教盛行适应了现实需要
2023-12-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     
A.耒耜B.直辕犁C.曲辕犁D.耧车
2023-12-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儒佛融合的趋势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2023-11-28更新 | 16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届宁夏银川普通高中高三4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6 . 隋朝思想家王通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统称为“中道”,并认为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主张“无争、无辩”,反对三教相互攻击、诋毁,但又主张佛、道应以儒学为主体。这一主张顺应了(       
A.大一统封建帝国重建B.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儒学的世俗化思辨化
7 .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赠友五首》之一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赏析可知(       
A.时间:大唐盛世下的危机B.空间:南方逐渐赶上北方
C.风格:浪漫主义色彩浓厚D.视角:平民对两税法不满
8 . 陈寅恪认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元白(元稹、白居易)诗证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其旨在强调中国诗(     
A.还原当时真实历史B.蕴含历史时空要素
C.具备一定史学价值D.反映特定物情风貌
9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023-06-07更新 | 761次组卷 | 11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这说明当时(     
A.儒学独尊B.三教并行C.儒学式微D.理学形成
2023-05-23更新 | 277次组卷 | 1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