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安石变法期间,朝廷在汴京设立市易司,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等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一做法(     
A.体现国家对经济管控B.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
C.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D.违背了市场运行规律
2024-05-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募役法”,将原来在民间按户等轮流派差役的做法,改为征收“免役钱”雇募他人应役,引起激烈的争议,其中支持该举措的以南方人为核心,而反对派领袖多为北方人。据此可知(       
A.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该措施直接导致统治集团分裂
C.该措施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D.侧面反映出北宋经济重心南移
2024-04-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2024-03-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宋神宗元丰时期青苗法的执行情况。从元丰三年至元丰六年的变化反映了(     
年份发放青苗钱收紧青苗钱收入
元丰三年13191500181
元丰六年11041397293
A.北宋的财政危机得到缓解B.民众的经济负担加重
C.青苗法执行尺度逐渐放松D.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2024-02-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皇帝庙号即死后在太庙接受子孙祭祀时追尊的名号。下列称号以庙号相称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宋神宗D.康熙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王安石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限制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2023-11-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历史试卷题
7 . 司马光在评价青苗法时指出:“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苏轼对青苗法亦上书道:“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讽胁州县,废格诏书,名为情愿,其实抑配(摊派)。”这表明青苗法的推行(     
A.旨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B.实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有效控制
C.未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023-11-2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     
A.达到了富国目的B.强兵效果不明显C.顺应了经济发展D.有急于求成之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进士科的考试以经义和策问为主,其中策问大抵以汉唐故事为主要议题,如“汉唐将相”、“唐始治终乱”等。据此可知当时(       
A.继续崇文抑武以加强君主专制B.面临汉唐同样的统治危机
C.关注官员治国理政的行政能力D.创新制度以完善取士程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神宗与王安石君臣相得,针对社会经济与行政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王安石一方面加强生产,一方面裁抑兼并的改革方式,并未得到所有官僚的支持。新旧双方不但在政治、经济利益上有所冲突,在学术理念上更成对立之势。”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B.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C.致使北宋政权最终灭亡D.实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